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农民种田是义务,还是职业

    信息发布者:liubeijing
    2021-10-13 21:53:06   转载

    农业种植不赚钱,偏偏粮食又是国家的命脉,在大国小农的背景下,农民的种植选择就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,有人认为,农民拥有土地,就有耕种的义务,不种田还是农民吗?


    对于这种观点,有农业专家给出了不同意见,专家认为,农民到底是一种身份还是一种职业呢?在90年代以前,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,城里人做工,农村人种田,这就像是社会发展的两条腿,大家都在努力地前行,看起来既合情合理,又那么和谐自然。

    然而,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兴起,种田已不再是农民获取收入的主要方式,而种田也由满足日常需要,变成了提高生活质量的挣钱渠道之一。

    如今的农村,真正以种植为生的农民,基本上是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,中青年阶层分化为三类人群:


    一是成为职业打工人,甚至已经融入了城市,对农业种植也已渐行渐远。

    二是种田大户,通过土地流转,采取规模种植的方式,来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,这类种植大户小则数十亩,多则数千亩,和传统农民偏爱种植粮食作物相比,逐利的目的性更强,也就是说什么挣钱就种植什么。

    三是“农工”混合体,对于一些无法外出务工的年轻农民,他们依然会选择种田,不过和种田相比,他们更在意的还是务工,他们会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去附近的城市或乡镇寻找机会(务工、做生意,或从事各种服务业),从而获取比种田高出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收入。


    通过以上分析,除了职业种田者,第一类和第三类农民群体,种田更像是一种兼职,在这种前提下,想种植出高质量的庄稼,恐怕也是不现实的,无论是哪个行业,你不投入百分百的精力,就无法迸发出超凡的想象力,也就不可能有突破性的创造力。

    在搞清当代农民种植现状后,再分析农民有没有种田的义务和责任就简单多了。

    首先,农民种田的原动力就是挣钱,如果不挣钱,单纯依靠情怀,是难以推动农业发展的,当通过打工或其他途径获得的收入高出种田数倍时,种田也就变得可有可无,这是社会现实,和责任和义务无关。


    其次,种田能否满足当代农民的生活需求,如果农民可以成为一种职业,可以拥有稳定的收入和养老保障,相信很多人都会放弃颠沛流离的打工生活,而选择回乡安心做一名踏实的农民。

    最后,种田能否实现突破自我及创造自身价值,通过务工或经商的方式,可以达到买车、买房、积攒孩子结婚用的彩礼,甚至创业当大老板,种地能做到这些吗?

    在面对以上问题时,你还会要求农民去做一名踏踏实实的种田人吗?说到底,农业种植的低收入,是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。


    那么,在粮食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,又该如何解决种田收入低的难题,又该通过哪种方式,让农民重拾对农业种植的信心呢?

    对此,专家给出三点建议:

    1、提高种植补贴,来弥补市场粮价低所造成的收入低问题

    农业种植注定不是一个高利润行业,不但我国如此,世界各国均是如此,即便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,而发达国家解决农业种植收入低最普遍的做法,就是提高补贴比例,这也是避免粮价上涨的关键所在。

    2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,让农业种植变得更轻松


   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,做到既有利于小规模农业种植,又有利于集中规模种植,做到旱能灌溉,涝能排水,努力将自然灾害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,同时加大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,加强对农业技术应用的投入,让农技员成为一种职业,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农业种植服务。

    3、合理推进规模化种植,最大限度降低种植成本

    规模化种植是针对粮食作物而言,而不是逐利性更强的蔬菜、果树、中药材等经济作物,较为单一的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,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规模作业,如大型旋耕机、收割机、施药机、烘干机等,像东北的玉米、大豆和内蒙古的土豆,在采取规模化种植后,就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。


    粮食作物种植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,农业机械和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利用多年,而品种繁多的经济作物,相对于种植管理相对单一的粮食作物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